黄褐斑是怎么治疗的(得了黄褐斑怎么治疗)

王原林 609

黄褐斑是以面部对称性色素沉着斑为特征的获得性色素性疾病,多发于中青年女性,少数男性也患此病,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,少数略感不适。

此类疾病与机体的整个功能状态密切相关,黄褐斑不但影响容貌,并且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、失眠、心烦易怒等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。

黄褐斑是怎么治疗的(得了黄褐斑怎么治疗)

黄褐斑

目前治疗黄褐斑的方法种类繁杂、名目繁多、良莠不齐,让患者难以辨別和抉择。对于黄褐斑究竟如何治?怎么治?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。

——

01 治疗原则

以减少黑素生成、抗炎、抑制血管增生、修复皮肤屏障、抗光老化为指导原则。

避免诱发因素,注重防晒,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、美白类护肤品,结合临床分期与分型,联合系统及外用药物、化学剥脱、激光和中医药治疗。

——

02 治疗目标

斑变淡或恢复正常,面积缩小或消失,减少复发。

黄褐斑是怎么治疗的(得了黄褐斑怎么治疗)

黄褐斑治疗前后对比

——

03 基础治疗

① 避免诱发因素,调整生活方式

避免日照,减少烹饪热/职业热接触,避免使用汞、铅含量超标等劣质化妆品;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;保证睡眠充足,劳逸结合;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
② 修复皮肤屏障

黄褐斑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受损。研究表明,透明质酸是维持皮肤水合作用的重要成分,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;神经酰胺、胆固醇、游离脂肪酸等细胞间脂质成分,对维持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重要作用。使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功效性护肤品对黄褐斑的防治有益。

③ 防晒

应贯穿黄褐斑的整个治疗过程。建议长期使用日防晒剂,对控制黄褐斑的发生发展更有效。每2小时涂搽1次,每次2mg/cm2,以减少由日光照射引起的色素增加;在外用防晒霜的基础上加强遮挡性(规避性)防晒,有利于黄褐斑的防治,减少复发。

黄褐斑是怎么治疗的(得了黄褐斑怎么治疗)

黄褐斑

④ 美白类护肤品

研究显示,含甘草提取物、左旋维C、4-N-丁基间苯二酚、白藜芦醇、谷胱甘肽、鞣花酸、桑叶提取物、芦荟素等成分的美白类功效性护肤品可用于黄褐斑的治疗。国内学者研究表明,一种含有滇山茶、马齿苋、青刺果、三七的新型复合美白制剂能有效地改善黄褐斑症状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功效性及安全性,经过临床验证的美白类护肤品。

⑤治疗相关疾病

积极治疗可能诱发或加重黄褐斑的相关慢性疾病。

——

04 分期分型治疗

1.活动期

避免光电治疗及化学剥脱术,应选择基础治疗配合系统药物治疗。

系统药物包括:①氨甲环酸: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,减少黑素合成,同时抑制血管增生,减轻红斑;可口服用药,250~500mg/次,每日1~2次,用药1~2个月起效,建议连用3~6个月;②甘草酸苷: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,减少白三烯等炎症因子产生,以达到抗炎作用;可静脉滴注,40~ 80mg/次,2次/周;③维生素C和维生素E:维生素C能阻止多巴氧化,抑制黑素合成,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,两者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;推荐维生素C0.2 g/次,3次/d,维生素E0.1g/次,1次/d;④谷胱甘肽:谷胱甘肽分子中巯基可通过与酪氨酸酶中铜离子结合抑制其活性,减少黑素生成,可口服或静脉滴注,常与维生素C联用。

黄褐斑是怎么治疗的(得了黄褐斑怎么治疗)

黄褐斑

外用药物:包括氢醌及其衍生物、维A酸类、壬二酸、氨甲环酸。大部分外用药物对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,需配合使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功效性护肤品。

2.稳定期

在系统及外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果酸化学剥脱术、光电等综合治疗。①化学剥脱术:常见的化学剥脱剂包括果酸、水杨酸、复合酸等,通过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更替,加速黑素颗粒从基底层到角质层的转运及排出,减轻色素沉着。②光电治疗:主要包括Q开关激光、皮秒激光、非剥脱点阵激光、射频及强脉冲光等。

3.黄褐斑伴雀斑、褐青色痣等合并症

应改善黄褐斑后再考虑治疗其他合并皮肤病。

——

04 中医中药治疗

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比较一致,即肝郁气滞,气滞血瘀,脾胃虚弱,肝肾不足。治疗常以疏肝健脾补肾,理气活血化瘀贯穿始终,治疗疗程较长,一般3~6个月。

——

05 小结

综上所述,近年来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,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。由于单一治疗疗效欠佳,需避免黄褐斑的诱发因素,将防晒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,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及分型,综合考虑色素、炎症、血管、皮肤屏障及光老化等因素,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。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,黄褐斑的治疗还将有新的进展。

参考文献:

[1]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,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,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.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(2021版)[J].中华皮肤科杂志,2021, 54(2):110-115. doi:10.35541/cjd.20200900


标签:液化气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